【报导】诗画合一的绘本艺术


文/赖嘉绫

这样的发展趋势给了绘本另一种空间:

为好的诗作配上画面成为绘本,

或是为好的画配上一首诗……


       
各地有不同史观的绘本史,有的从十七世纪以儿童为对象做的书开始,有的从埃及莎草纸时代算起,各有各的观点。艺术史上诗画合一原本就是个重要历程,文字与画面相辅是艺术的本质,我们在故宫博物院观赏的书画就是最好的例子,尽管只是单幅的画面,但这不就是绘本的始祖吗?

 

       然而,近代画家多半将重心放在画面,这些风景、水景、人像、叙事景,并没有和文字并存;而诗人也着重在文学层面的成就。这样的发展趋势给了绘本另一种空间:为好的诗作配上画面成为绘本,或是为好的画配上一首诗。绘本的面向一变再变,可重点不变,追求好文加好图,让读者一读再读。

 

〈乡愁四韵〉与〈一枚铜币〉

       如何媒合这些图文作家有赖出版者与编辑,来到位于新竹的"周逸芬编辑驿站",逸芬是和英文化的创办者,也是总编辑。刚开始出版了许多重要名家的作品的译作如戴维麦基(David McKee)的《大象艾玛》与强亚吉(Jon Agee)的《克罗素的神奇画作》,并引进华裔创作者如杨志成(Ed Young)的英语系作品;近年来则致力绘本原创。

       著名诗文作家余光中先生,多年前曾经翻译以罗伯佛洛斯特的诗,并配上苏珊杰佛斯绘的《雪晚林边歇马》,由和英文化出版。现在这本《余光中诗画集》,我觉得是逸芬为自己找了个大挑战。诗文集内有四首代表诗作:〈乡愁四韵〉、〈一枚铜币〉、〈踢踢踏〉、〈乡愁〉。她规画了四位不同风格的绘者来搭配,编辑扮演了穿针引线的重要角色。



       第一首〈乡愁四韵〉,由旅美的Julia Yellow的画作开场,对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有超越时空的诠释。



第二首〈一枚铜币〉:

我曾经紧紧握一枚铜币,在掌心
那是一家烧饼店的老头子找给我的
一枚旧铜币
侧象的浮雕已经模糊
依稀,我嗅到有一股臭气
一半是汗臭,一半,是所谓铜臭
上面还漾着一层恼人的油腻
一瞬间我曾经犹豫,不知道
这样脏的东西要不要接受
但是那卖油条的老人已经举起了手
无猜忌的微笑荡开皱纹如波纹
而我,也不自觉地摊开了掌心
一转眼,铜币已落在我掌上
没料到,它竟会那样子烫手
透过手掌,有一股热流
沸沸然涌进了我的心房 
不知道
刚才,是哪个小学生用它买车票
哪个情人
曾用它卜卦
哪个工人
用污黑的手指捏它换油条
只知道那铜币此刻是我的
下一刻,就跟随一个陌生人离去
我紧紧地握住它,汗,油,和一切
像正在和全世界全人类握手
一直,以为自己懂一切的价值
百元钞值百元,一枚铜币值一枚铜币
这似乎是颢然又显然的真理
但那个寒冷的早晨,我立在街心

恍然,握一枚烫手的铜币,在掌心

 

       当我们手握着任何一枚铜币时,能够想象这枚铜币辗转的经历吗?是否曾经是孩子手握着的宝,或是情人卜的卦?铜币没有选择,是个随遇而安的代表,当战乱时,每个人的境遇,是不是也如这个铜币?当我们握着铜币,感觉是握着全世界全人类的时候,我们的同理心跟随着诗与铜币一起温暖。


       绘者是中国的乌猫,他是一位艺术系的教授。这一部份的插画在2017年法兰克福书展得到全球插画奖图书类插画金奬,并且在五大类金奖作品中,荣获最高荣誉"全场大奖"。

 


〈踢踢踏〉与〈乡愁〉
       与前面两首相较之下,第三首〈踢踢踏〉活泼许多,夏日孩童的木屐,踢踢卡卡。在徐素霞老师的水彩、蜡笔、拼贴的交替运用下,充分表现了孩子活泼的心与兴奋的脚,力道与音乐,用画面谱着一曲夏日交响。


最后回到〈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里
新娘在那里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这是时代的炼情,诗人与思乡者的身份交替出现的乡愁,游子思乡、思念母亲的情怀,在过去曾经是无解的痛,随着时间也愈沉愈深,化为印记,刻在若有似无的记忆中。我们确定当时间巨轮继续滚动时,有一天我们可能什么都不记得了,但完成了的诗会取代所有记忆浮现,有如时空胶囊完整保留当下的模样。

 

本文辑录自 联合报   2017/12/18  缤纷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