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诗与画共舞的思念

1971年,时年四十三岁的余光中,仅以20分钟的时间,创作了〈乡愁〉。如今,历经四十五年的考验,至今仍是一首超越时代、抚慰人心的作品。 "这是经典啊,一定要出。"和英文化总编辑周逸芬惊叹道,"余光中的文字是可以超越时代的。"

*历时六年精心琢磨*

多年前,和英即邀请余光中为其出版的《绯红树》及《雪晚林边歇马》诗集担任翻译,此次出版余光中的诗画集,可算是第三次合作。周逸芬挑选了余光中四首经典名诗〈乡愁〉〈一枚铜币〉〈踢踢踏〉〈乡愁四韵〉,搭配华人顶尖插画家,历时六年精心琢磨而成《余光中诗画集》。

会花上这么久的时间,最主要是 "找画家有困难。"周逸芬表示,余光中的作品,"需要有点东方气质和深厚底蕴支撑的人,才能够称职地与诗文共舞、展现视觉艺术的时代性。" 加上余光中享誉文坛,许多新生代插画家一开始也给自己很大的压力,以邀稿乌猫创作〈一枚铜币〉为例,他从小就很喜欢余光中的文字,但觉得这首诗文本的提示性很强、难度很高、"有朴实沉淀的情怀和厚重的关怀" 而有点怯步。周逸芬是以 "文字本身已有自己的生命与想象空间,我们的图即使只是单纯表达文字表面的图画,读者仍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享受这首诗带来的无边想象。" 最后说服了乌猫,并展现出精彩的画作。

*四首诗作 画风各异*

〈乡愁〉的画家咫山自幼学习中国绘画,擅长用丰富墨色和笔意表达当代情感和语境,目前住在北京。他运用水墨的笔触以及特有的构图,比如母亲有时只露出半身或只露出脚,并掌握“Less is more”的精神特意留白,写意的手法除了精准描述诗句带给人的含意,也让观画者更有想象空间,营造出浓浓的乡愁感。

〈一枚铜币〉的画家乌猫生活在济南,擅长将中国传统绘画元素与视觉艺术的时代性结合,适切表现诗文精意。他用材质与笔触堆栈出故事的氛围,让画面充满人与人之间的温度,很有东方绘画味道。其中,角色的简化变形与巧妙的构图,充满现代感,人物型体类似朱铭的雕刻般大器飘逸,色调像粉彩画般朦胧有诗意,让观画者甚至能感受到铜币的温度。

〈踢踢踏〉的画家徐素霞则是生于新竹苗栗,法国史特拉斯堡人文科学大学艺术博士。长久居住乡间,大自然间的一切都是她创作的泉源。她的画面柔美,轻快,高雅,活泼。渲染水彩技法,让水带动颜料,在纸面上奔走,如同自由自在的童年。这首画作构图活泼、色彩丰富,加上水彩干与湿的变化,充满节奏的韵律感。尤其,画面中穿插各种生活周遭的小物件,小木屐、 小老鼠和 小兔子 让画面更有趣味,带领着读者一起回到童年无忧无虑快乐的日子。即使是幼儿,也能充分享受听故事的乐趣。

画〈乡愁四韵〉的Julia Yellow成长于台北南港,目前旅居纽约,作品出现在许多报章杂志,如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科学人杂志等。此画作的每个对象都充满了隐喻,包括长江的水流入瓢子,酒杯中的酒水映照出家乡的影像;信封打开不是信纸,而是飘来家乡的雪景;诗人在母亲的怀中蜷曲,随着蜡梅在水中漂流等等……。超现实的手法,别有一番韵味,巧妙引领读者走进诗人内心难以言喻的乡愁。

*全书洋溢惊艳美感*

风格迥异的四位画家,以不同的创作方式诠释了余光中的四首诗作,共同完成了《余光中诗画集》这部绘本创作,全书处处洋溢着令人惊艳的美感,呈现出严谨的创作态度,"谨以此书献给一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被命运左右的人。"

周逸芬感性地说着,乡愁可以是很广义的,包括她牵挂着分居两地的年迈母亲、思念在外地求学的儿女、以及台湾越来越多的新住民,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乡愁,诗的精神也早已走出那 "一湾浅浅的海峡",化为所有人心中无限的思念。

 

(辑录自2017-9-17人间福报 "阅读版" )